提升教學創新和質量 推動數位化教學 設置特色教學辦公室
  vol.12,no.39 第01版 | 作者:秘書室公關組 | 點閱次數:83 | 推薦朋友 | 環保列印
 

因應AI時代來臨,學習方式多元化,傳統教學現場的教學方式已不足以因應學生之需要,必須增強數位教學支援,並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推動課程優質發展,提供師生專業領域之教學服務及人才培育,也因此112年起本校設置仿真決策教學、數位教學、SAPE教學辦公室(統計學、會計學、程式設計與經濟學)等專業領域教學辦公室。
除了增設與更新虛擬數位攝影棚設備,導入AI輔助工具,提升數位教材製作效率與品質外,更持續推動數位教材製作補助,擴大對教師申請數位教材製作補助的宣導與輔導,以及深化仿真決策教學系統相關教師和教學助理研習,定期舉辦仿真決策暑期營、培訓班,期使學生能參與更多校際及國際相關競賽。

虛擬攝影棚 激發教學創意並豐富內容

為了製作優質數位教材,虛擬攝影棚於113年正式啟用,提供多樣化的2D3D教學場景設置,讓教師能輕鬆轉換背景和互動場景,激發教學創意並豐富課程內容,並透過虛擬攝影棚專業技術,有效整合教學課程簡報與老師的教學畫面,搭配教學主體提供虛擬情境即時整合應用,設計出更具沉浸感的虛擬情境,以支持不同科目的教學需求,使抽象概念具象化,提高學生的學習專注度和理解效果。為使本校師生熟悉虛擬攝影棚各項設備的操作,以融入教學課程活動,拓展教學與學習方式,啟發更多創新教學思維,期間辦理10場虛擬攝影棚相關研習活動,共計218人次參與。
在數位課程建置方面,近兩年共計開設5門課程將攝影棚融入教學課程中讓教師教學內容更加生動豐富,也能幫助學生透過虛擬攝影棚製作專案報告,提升團隊合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113年完成基礎學科經濟學數位教材教學影片與24部校訂必修課程-現代商業導論與學習方法等數位課程拍攝。

數位教學平台 建立高效能的學習生態系統

而為了提升本校數位教學質量,提供教師和學生必要的資源與支持,推動教師與學生更全面地融入數位化教學,建立高效能的學習生態系統,進一步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果,自113學年度導入全新的數位教學平台「TronClass平台」,可協助教師和學生更有效率地進行線上教學、互動討論及學習資源管理,並能以AI驅動產出教材內容,強化教材應用,如快速自動出題(與參考檔案內容相關的測驗題目),節省教師備課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另可在課堂上查看學生的答題狀況,為教與學之雙方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教學支援。另為確保教師與學生能順利適應新平台的使用,規劃包括教師教育訓練、線上與現場支援、試用階段線上問卷等輔導措施,進一步優化平台。
為鼓勵教師參與數位教學課程及教材開發,113學年度新訂「數位教材製作補助辦法」,讓教師在教材製作初期就提出申請補助,而非等到製作完成後才申請獎勵;另為配合未來申請教育部數位學習課程認證,新訂「遠距教學課程實施辦法」,使學校辦法與教育部相關辦法更為貼近,並提供獎勵金給通過認證的教師。111學年至113學年共計11名教師開設12門數位教學課程、獎勵1門課程數位教材製作;112學年辦理2場數位教學研習活動及工作坊,共計120人次參與。自112學年度起,採購企業管理(MBS商業智慧儀表板)、行銷管理(行銷贏家)、財務管理(小永和豆漿)及供應鏈管理(啤酒遊戲)4項仿真決策教學系統,以及23場仿真決策教學研習、學生培訓及企業管理(MBS商業智慧儀表板)跨校友誼賽等,共計795人次參與。

教學創新精進 達成學生實現學習成就

為強化教師及學生的實務教學及實作能力,推動業界專家協同教學的「雙師制度」外,積極鼓勵教師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產業學院計畫、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研究計畫等,進行理論與實務的整合,為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並持續改進教學品質發展校園數位創新與跨領域學習,積極推動數位化教學環境,包括網路、虛擬實境、線上課程建置。
此外,為提升教學創新和教學質量,則配合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從「教學創新精進」面向切入,從學生能力發展、教學模式創新、教師支持及教學環境改善,達成強化學生專業實務技術能力、提升教師實務經驗、創新教學推動、學生跨域學習能力建立與優化師資質量為發展目標;透過學校行政資源分配,連結教師踴躍參與,強化教學創新精進,達成學生實現學習成就之目的。輔以校務研究實證資料,透過師生實務經驗提升、教師創新教學、學生跨域學習、學生資訊科技能力推動、中英文能力提升、推動創新創業課程、產學合作深化等措施,從而檢視教師端、學生端與制度面之落實情形。
從學生面向,以教學策略、課程設計、學習環境及學生個別需求多方面切入,諸如增加課程吸引力,融入數位學位學習、提升學生成就感,鼓勵競賽參與、強化師生互動,課程導入應用性、提供豐富學習資源、鼓勵校外與跨領域學習等;在教師面向,協助教師教學融入更多創意與實務,舉辦創新教學相關培訓、提供數位教學資源、推動各類獎補助、鼓勵全英文教學與強化教學回饋機制等,並結合國家政策與國際趨勢,深化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踐,持續深耕創新教學與教育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