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商大通識教育中心與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於112年2月22日共同舉辦「薪傳北商講座」,邀請各界精英專家蒞臨講座分享所思所得,本次十分榮幸邀請陳明璋院長擔任主持人,台灣評鑑協會名譽理事長許士軍理事長擔任主講人,與大家分享家族企業的傳承。
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創院院長、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許士軍教授,蒞臨北商大參加「2023薪傳講座」,以「家族企業經營和傳承—MBA沒有教的功課」為主題演講。任立中校長致詞表示,「感謝許理事長的經驗分享,讓我們極其榮幸,可借重許理事長之學術界與實務界經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得到許多啟發和收穫。」
家族企業絕不能忽略家族因素造成的影響
針對家族企業經營與傳承的熱門議題,許士軍教授在一開始時表示,家族之於企業有如政黨之於政府,同一個政府會因不同政黨執政而帶來不同的施政,因此必須重視政黨的影響力,同樣道理,明明是家族企業,卻忽略家族因素之影響也是不切實際的。若由最根本的文化背景衍生可以看到華人家族的企業制度有幾項特點,包括重視接班者血緣更甚能力、外人不易進入決策核心、財產平均繼承制等,但相對也有優勢,例如創業過程中家族倫理提供成員間凝聚力、領導者地位明確更易獲得外界信任支持。
許教授在演講中也表示,家族成員接班企業並非全為優勢,家族因素不利於企業之成長與創新,因為企業發展及經營可能被視為求家族財產永續的工具或手段、財產繼承制度造成對於內部利益分配而非外部拓展、家族倫理及輩份會扭曲組織原本的有效運作、因為更重視家族關係,使企業用人成為封閉系統,阻止外部人才培育及利用。
許教授強調,有些富不過三代的企業其原因除了在接班上重視血緣甚於能力外,手足間關係不穩定、水平倫理脆弱也是重點因素。可透過建立家族辦公室或家族議會等統理機制,或是基金會、控股公司運作,來強化家族企業的經營核心,以及賦予家族成員較大選擇空間與角色,盡力降低或消除傳統家族因素對企業經營之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