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商大琳瑯滿目的社團中,「英語志工團」並不知名,校園多數師生可能都沒有留意到學校有這麼一個社團,已經默默地在社區耕耘服務十多年了。志工團的成立初衷很單純很簡單,就是要把歡樂、故事和想像,結合英語,帶給偏鄉、弱勢和隱形弱勢的孩童。在十幾二十年前英語活動和營隊尚未普及時,一場英語故事屋50分鐘的活動,動輒要花費$600元以上,這金額不是絕大多數的家庭可以負擔得起。著眼北商大專生人才濟濟,特別是應用外語系科或是身具英語專長的同學,正好可以學以致用,在社會和教育上發揮影響力!
早期的「英語志工團」名稱為「英語接力社」,後改為「英語同樂社」,當時社團宗旨是促進英語的學習。多年前,臺東中央市場的菜販陳樹菊女士,靠賣菜省吃儉用,將所有掙來的錢幾乎全數捐給慈善公益,因此在2010年獲得全球百大影響人物的殊榮!一位市場菜販能為他人和社會如此奉獻,身為大專院校的師生們,有能力也有力量付出,往往我們的一小步,就足以化為力量,其影響可能是一大步。有力量付出是幸福的,這樣的信念,堅定了本社團朝向社會服務發展,因而社團更名為「英語志工團」。
每場活動都可能成為學員們生命的啟發點
「英語志工團」最初期只有兩位同學和另外一位友情社員,當時三位同學,加上本人擔任指導老師,我們四個人到新北市的國小講故事,故事是根據繪本 The Rat and the Tiger改編的,這故事是有關於霸凌和友情。當時小朋友從來沒看過英語故事表演,因此造成了轟動,共有兩百多位小朋友來看我們的故事演出。故事中,我們設計了槍戰橋段,精彩的表演加上配樂,效果十足!本人記得,有國小老師前來抱怨太吵,不過窗外卻擠滿許多無法進入會場的小朋友觀看,久久不肯離去。
社團早期沒有經費,苦難經營,都是靠志工們一針一線縫製戲服,一筆一畫勾勒出背景道具,幾年下來,志工團不斷地成長,道具也隨著志工們穿過大街小巷,搭公車、捷運、火車,甚至遠到台東和綠島,歷經風吹雨打。在創團元老應外科的涂毓翎、劉沂瑄和邱晏虹擔任乘風破浪的姊姊,一直到國際商務系四技同學呂建槱和現任社長鄭雅云,傳承發揚英語志工團的精神和服務。每一屆社長和每一位志工多年來的付出和努力,沒有任何報酬或利益,就憑著為社會服務的信念,為社會增益!
自2018年英語志工團開啟了北商和綠島的搭橋計畫,在平時學期中,英語志工們為綠島國小學童進行英語輔導教學,暑假組織團隊赴綠島帶領營隊,由北商哥哥姐姐們陪伴小朋友一起探索一起學習。今年暑假英語志工團再度登上綠島,結合新穎主題和科技,將聯合國永續目標的口號,化為數位行動劇。每一次的活動,英語志工團都希望能帶來新體驗,締造新的里程碑。每一場活動都有可能是大專志工們或是參與的學員們生命中的啟發點,在心中埋下小小的火苗(spark),在適當的時機,就會成為璀璨的煙火! |